返回
顶部
首页 > 珠江网讯 > 正文
汇聚四方英才 锻造澎湃动力——曲靖市人才工作综述

+1

-1

收藏

曲靖,地处云南东部、珠江源头,素有“入滇锁钥”“云南咽喉”之称,国土面积2.89万平方公里,辖3区1市5县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670万人。曲靖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城市,有着2000多年建制史、3000多年文明史,晋隋时期曾是云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曲靖更是一座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城市,是云南省第二大城市和第二大经济体,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资源丰富、生态宜居、产业集聚、基础扎实,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近年来,曲靖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保持克难奋进、走在前列的奋斗姿态,紧紧围绕“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云南副中心城市”的目标和定位,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2000亿元、3000亿元大关,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802亿元,经济增量和经济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排位4年前进了46位、排79位,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事以才立,业以才兴。近年来,曲靖市始终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重大人才工程为牵引,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举,针对“当前人才工作重点在引进”这一阶段特点、“人才大多数要靠本地培养”这一基本规律、“人才要始终坚持以用为本”这一要求,突出系统谋划,强化以用为本,重引重育、点面结合,持续优化人才政策供给,积极催动人才质量、存量、增量、流量“四量齐升”,全面掀起“智汇珠源·人才兴曲”行动热潮,走出了一条具有曲靖特色的人才工作创新发展之路。


(一)突出“建通道”,以实施“珠源百人计划”等引才工程为依托,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持续放大人才增量


牢牢把握“当前人才工作重点在引进”这一阶段特点,按照“急需、管用、有效”原则,从2019年起启动实施“珠源百人计划”,下设高层次、产业、教育、医疗卫生、青年人才、党政干部储备人才6个专项,个别“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实行“一事一议”“柔性引才”,形成了具有曲靖特点和区域竞争力引才政策体系,先后从清华、北大等全国知名高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32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到93%以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强劲活力。


工作推进过程中,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原则,及时跟踪修订完善相关引才政策,进一步集成、提升、优化引才政策体系,确保政策上管用、措施上可行。经市委、市政府同意,今年全面开展“青年英才汇珠源”行动,每年从市外引进和在市内组织申报一批急需紧缺专业优秀青年人才,作为加快云南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储备人才。特别是为补齐曲靖市高端人才缺口,在“珠源百人计划”基础上,探索建立支持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一事一议”引育管用机制和柔性引才机制,制定出台《曲靖市“一事一议”支持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曲靖市支持柔性引进人才实施办法》《曲靖市引进医学高层次人才(团队)六条措施(试行)》等政策文件,简化流程、特事特办,争取在最短时间、尽最大可能集聚一批行业翘楚、资深专家、顶尖人才,确保精准引才、快速引才。


在引才方式上也是灵活多样,创新开展“双招双引”工程,依托驻外招商机构成立3个“招才引智”工作站,做到招商必招才,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步推进;积极开展柔性引才,通过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等载体柔性引进科技创新人才288人。去年11月,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曲靖“智汇珠源”招才引智活动在曲靖市成功举办,10位院士、52位专家、60家知名企业代表、18家省内外科研院所和高校及代表为曲靖建言献策、共商未来,期间签约重点合作及人才项目17项、引进各类高层次产业人才200余名。


(二)突出“可塑性”,以实施“珠源英才育才计划”等人才培育工程为抓手,系统培养“本地本土人才”,全面激活人才存量


牢牢把握“人才大多数要靠本地培养”这一基本规律,紧紧围绕人才成长周期,从优化政策和环境入手,多渠道加强本土高层次人才培养。2015年启动实施“珠源”系列人才培养工程,下设珠源学者、珠源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珠源文化名家、珠源教学名师、珠源名医、珠源技能大师6个专项,分年度制定培养目标和计划,实行“一对一”对口跟踪培养和管理,按年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发放特殊生活补贴,共评选产生三批“珠源”系列人才共96名,其中30名成长为省级计划入选者。充分发挥专家人才引领带动示范作用,组建专家培训团,对农业、烟草、化工、冶金等领域技术人才进行系统培训,每年开展各类技术培训8000人次以上。全面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依托曲靖农校成立曲靖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学校,累计建成培训基地10个,每年聚焦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发展分级培训农村实用人才,自2010年成立以来先后培训126期1.6万人次,成为农村实用人才交流、提升的有效平台,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表彰为“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被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其主要做法和经验被《德育报》头版全文转载。


2022年,根据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政策调整情况,按照适用化、特色化、多样化思路,突出用人单位主体作用、人才自身主动成长“内生动力”,对原有“珠源”系列育才体系进行优化升级,全面启动实施曲靖市“珠源英才育才计划”,每年遴选100名左右科技领军人才、产业创新人才、名师、名医、文化名家、首席技师、创业人才、骨干社工、青年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计划用5年时间梯次培养一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教育医疗、人文社科、经营管理、技术技能等领域以及其他急需紧缺人才,对入选人才实行“一对一”对口跟踪培养和管理,不搞“大水漫灌”,力求精准、实用、可行,切实把人才链建在科研创新链、产业链上。特别是为进一步做实现代产业人才培养工作,聚焦曲靖“3+6+2”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探索实施“卓越企业家和产业人才培养工程”,依托曲靖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曲靖经开区等园区龙头企业联合组建“曲靖市现代产业人才培训学院”,针对园区重点企业开展产业人才培训,以人才培训促进人才集聚。


(三)突出“用得好”,以探索建设“人才特区”等创新工程为牵引,全面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提升人才质量


近年来,曲靖市牢牢把握“人才以用为本”这一关键要求,持续创新人才评价发现、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最大限度激励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一是探索建设“人才特区”。积极探索以市场主体为主导的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机制,聚焦支持曲靖建设云南省先进制造业中心、教育次中心和区域医疗卫生康养中心,在产业、教育、医疗卫生等重点人才领域及曲靖经开区等特定区域探索建设“人才特区”,重点突出发挥用才主体作用,围绕人才培引、评价激励、职称评聘、岗位设定、薪酬分配、流动配置、成果转化、创业创新、经费使用、服务保障等内容,鼓励创新、先行先试,冲破路径依赖,争取建成一批人才工作改革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曲靖人才工作持续巩固、全面提升。


二是全面推进产才融合。充分发挥产业对人才的“蓄水池”作用,制定出台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七条措施,广泛开展各类园区、企业与人才、项目、资本的对接活动,对“3+6+2”现代产业体系产业链上的民营企业引进的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双一流”大学本科生优先纳入市级相关人才专项,引导更多人才源源不断流向园区和企业。为进一步破除人才评价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问题,赋予用人主体更大自主权,全面激发企业引才用才积极性,制定出台《曲靖市领军企业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试点工作实施细则》,支持试点企业自主认定一批“珠源英才育才计划”产业创新人才和首席技师。


三是建立“珠源人才奖励”制度。为进一步激发优秀人才潜能,鼓励全市各类优秀人才立足本职创新、创业、创优,勇攀高峰,制定出台《曲靖市省部级以上重大人才奖项获奖人员和提名人选奖励办法(试行)》,市级财政对全市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重大人才奖项人员按照“奖一补一”原则进行奖励,自2015年出台该奖励办法以来,累计奖励400余人、涉及金额近1000万元。


四是积极推动人才向一线流动。自2021年7月份启动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以来,先后选派1556名人才开展驻村服务,抽调123名专家组成20个服务团结对帮扶9个县(市、区)的20个乡镇,选派29名专家人才到基层驻点帮扶,推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实现全面覆盖,《中国组织人事报》刊载报道了曲靖做法,并被中国人才杂志评选为2021年“优秀案例奖”。


(四)突出“常态化”,以“情系珠源·人才兴曲”等工程为纽带,广泛联系服务人才,积极吸引人才流量


始终坚持把联系服务人才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逻辑起点,以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为牵引,从制度层面保障和落实各项人才服务措施,努力把工作做到人才的心坎上,将心比心、以真心换真心。


一是紧密联系人才。充分发挥“亲情、乡情、友情”情感纽带作用和“血缘、地缘、业缘”社会网络功能,创新实施“情系珠源·人才兴曲”工程,重点对接联系院士、专家和科研人才、产业人才、企业家人才、教育人才、医疗卫生人才、城乡规划人才及社会治理人才“七类人才”,分级分类建立“人才信息库”,建立“情系珠源”人才联系制度,由市级相应牵头部门对入库人才进行归口管理、分析梳理、跟踪对接,引导和动员广大在外曲靖籍或曾经在曲奋斗过的各类优秀人才投身服务曲靖发展。


 二是用心服务人才。从解决人才关注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让人才在“曲靖这座温暖人的城市”充分感受到家的味道。全面推行“珠源英才卡”制度,制定出台《曲靖市“珠源英才卡”实施细则》,进一步集成、集聚、集中医疗保障、子女就学、户籍办理、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税务服务、出入境服务、交通出行、酒店服务、旅游服务、金融服务等各类服务资源,巩固完善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机制,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流程、全要素、全周期的贴心服务;全面强化人才住房保障,探索建设企业家小镇等人才社区建设,加快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多品种供应、多群体覆盖、符合曲靖实际的人才安居模式,分层次分类别保障人才住房;全面实施“珠源英才助学工程”,每年集中资助一批家庭经济困难优秀高中毕业生完成学业,并引导和鼓励其毕业后回到曲靖就业创业,鼓励激励广大优秀学子不畏艰难、积极奋斗。


三是坚持“筑巢引凤”。积极搭建人才多元成长平台,围绕绿色硅光伏、新能源、绿色铝、液态金属、高端食品等重点产业发展,加大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人才创新平台创建和申报力度,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及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别给予200万元、5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励,全市累计认定省级工业企业技术中心11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4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47个、省级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67个、高新技术企业108户、省级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412户,集聚吸纳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曲靖创业创新创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