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收藏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宁静的村庄,我踏上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以驻村干部的身份开启了3年多的难忘征程。我叫徐红文,来自陆良县委统战部,怀揣着对农村的热爱和为民服务的初心,秉承着把事情一件一件做完,让愿望一个一个实现的夙愿主动申请第二轮继续驻村,留在了黄官营这个既美丽又有无限发展可能的地方。
贴近群众,筑牢返贫防线
我主动走进村民,全力以赴做好脱贫户和三类监测人员的监测帮扶工作,确保他们在脱贫的道路上不再返贫,深入了解每一位脱贫监测户的基本情况,我带着笔记本一家一户地走访,与他们亲切交谈,详细记录他们的家庭人口、收入来源、生活困难以及发展需求等信息。通过走访了解,梁叔叔老两口带着孙子孙女一家四口生活,儿子离婚后失联,我及时帮他制定帮扶措施,通过解决四人低保,安排他到基地打工,给予产业分红等,一家人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认真整理和更新脱贫户和监测人员的信息,建立详细的台账,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各家各户潜在的问题和风险,结合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确保帮扶工作做到精准无误。为了提高村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我与村委会主动商量想对策,通过定期举办技能培训,鼓励村民学习一技之长,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让他们从“要我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通过3年的努力,脱贫户和监测户年收入由人均1.1万提升到1.7万元。
筑梦前行,兴产业同致富
黄官营村俗称“密香梨”之乡,村里的主要产业是传统农业,种植方式较为粗放,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都不尽人意且没有市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与村书记多次共同研究产业发展,决定先从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入手,多样化发展“蓝宝石”葡萄、蔬菜、人工菌种植。按照村级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要求成立了佳宇农旅有限公司,积极引进外资成立云南恒烜有限公司,通过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降低种植风险,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我们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打造,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打造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品牌,随着产业的发展,我主动联系统战对象,邀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到基地参观学习,帮助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推广,拓宽了销售渠道。如今,村集体收入通过“公墓、种植基地、固定资产租金”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村委会年纯收入达400余万元,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本地村民在产业基地实现就近就业300余人,连续两年为监测户、困难家庭等按照每户1200元的标准,实现产业分红3万元,一起带领村民走上致富康庄大道。
教育帮扶,点燃希望之光
教育资源匮乏就像一堵无形的墙,阻挡着孩子们看向外面世界的目光。作为驻村帮扶干部,我深刻意识到教育帮扶是打破这堵墙的有力武器,我们积极争取资金60万元,帮助改善教学环境,为学校翻新教室,更换多功能黑板和桌椅,新建多功能音乐室,多次与省委统战部沟通联系,为学校捐赠教学设备。同时,还为学校配备了多媒体设备,让老师们通过网络资源给孩子们展示更广阔的世界。师资力量的提升也是关键,我们积极争取到镇级名校长韩老师到校任教,改变了以前的教学管理方式,交流了一批新教师,学校成绩考核由以前的全镇倒数到现在的中上水平,学校教育教学重新焕发生机,更点燃了孩子们的梦想之火。
幸福餐桌,为老人办“食”事
随着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里的独居老人越来越多,如何让他们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难题。我们和村书记、村干部们商讨解决方案,经过一番讨论,决定在赵官坝村里设立一个“幸福餐桌”,为老人提供午餐和晚餐。说干就干,我们利用村集体资金,翻新场所,配新餐桌、厨房用具等设备,一切准备就绪后,“幸福餐桌”正式开餐了。重阳节那天,老人们早早地来到了就餐点,看着一桌子丰盛的饭菜纷纷竖起了大拇指,用餐后我们又给本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放2袋大米和糖果,老人们满脸笑容,都讲“现在党的政策太好了!”,这样温馨的场景让人感动不已。现在村里每天都有80多个老人来吃饭,“幸福餐桌”为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在这片土地上,我洒下了汗水,也收获了希望,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乡村振兴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未来,我将继续怀揣着这份对农村的热爱和对村民的深情,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作者:马街镇黄官营村驻村干部 徐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