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收藏
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着力解难题促发展惠民生的意见
(二〇二三年七月二十七日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从今年到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实现“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的关键期。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抓实抓细系列三年行动,着力解难题、促发展、惠民生,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和成效,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打下坚实基础。
一、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干部之干带领全省人民拼搏奋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必须学深悟透力行,切实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1.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实施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开展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百县千乡万村行”宣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扎根云岭大地、结出实践硕果。
2.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系统掌握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
3.以“三检视三克服”为深化主题教育检验标尺,检视自己静下心来读书没有,坚决克服理论学习浅表化;检视自己扎扎实实解决问题没有,坚决克服形式主义走过场;检视自己扑下身子抓落实没有,坚决克服学用脱节两张皮。
4.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全面推行“三法三化”,大力倡导和树立对党忠诚老实、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静下心来学习思考、当好“施工队长”、扑下身子抓落实、经常下基层、坚持眼睛向外、敢啃硬骨头、敢为天下先、要干事更要干净的“十种鲜明导向”,使之成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理念、工作习惯、工作文化,成为云南干部的鲜明特质,把全省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习近平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云南见行动。
二、紧紧扭住农民和脱贫人口增收这条主线,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增加脱贫群众收入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必须扎实推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确保到2023年年底前、2024年年底前分别实现人均纯收入在8500元以下、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动态清零。
5.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省,做好“土特产”文章,围绕精深加工、品牌建设、产品营销、物流仓储等引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1+10+3”重点产业,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措施,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6.完善联农带农常态长效机制,大力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推进“利益联结10种模式”转化运用,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7.推动生产要素向农村聚集,鼓励支持科技下乡、资金下乡、企业下乡、能人下乡、大学生下乡,到农村创办实业、发展“农村电商”。
8.盘活用好农村沉睡资源资产,探索开展土地流转交易鉴证服务,支持村“两委”依法合规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林地、草地、荒地等资源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领办农民合作社,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促进就地就近就业。
9.强化就业帮扶,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加强技术技能培训,提升组织化程度,确保农村劳动力每年转移就业1500万人以上。
10.深入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村容村貌和绿化美化一体整治提升,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特色民居,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一体推进“三大经济”,坚决打赢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战
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是云南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综合优势、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是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必须坚持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推动产业融入大循环双循环。
11.围绕资源禀赋大抓产业发展,瞄准高端高品质高附加值特色产业,科学规划、设计、包装项目,高起点、高水平引进和培育企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集链成群。
12.集中力量打造产业示范园区,省级重点抓5个、有条件的州(市)抓1个,改革管理体制,建立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推行“管委会+公司”等运营模式,设定入园企业环保、能耗、效益等门槛,采取股份合作、委托、租赁等形式,引入战略合作伙伴进行投资建设、落地项目、管理运营,到2025年全省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建成10个以上营业收入超千亿的园区。
13.实施口岸建设三年行动,加快基础设施、联检查验设施和智慧口岸建设,改善口岸内外通行条件,提高口岸要素配置效率,引培一批出口导向型和边民互市落地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特色商品集散地和落地加工集聚区,推进口岸与园区、城镇融合发展。
14.大力承接产业转移,设立承接产业转移投资基金,以河口、磨憨、瑞丽为重点,加快沿边产业园区建设和国际口岸城市建设,联动滇中新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等开发开放平台要素互济共赢,推动“央企入滇”、“沪滇协作”等共建产业园区,引入“链主”型企业,带动产业链组团转移,支持企业装备、技术、工艺提升,在承接转移过程中实现产业升级。
15.积极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办好中国—南亚博览会,实施与周边国家经贸、农业、跨境旅游合作等三年行动,深化边境治理、公共卫生、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生态环境、人力资源、减贫等领域合作,开展“小而美”项目,推进边境友好城市、友好村寨建设,打造中老铁路沿线共享发展样板、沿边睦邻安邻富邻发展样板、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绿色发展样板。
四、巩固提升绿色能源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能源保障
能源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绿色能源是云南重要优势资源,必须坚持多能互补协调发展,全力保障能源电力供需平衡。
16.充分发挥支撑性调节性电源作用,加强电煤供应保障,深入开展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和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实施新一轮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加快先进煤炭产能安全释放和煤炭储备基地建设。
17.加快发展以光伏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加速建设“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等其他新能源,到2025年投产并网新能源装机较2022年新增4000万千瓦以上。
18.积极开发水电,稳妥推进大江干流水电项目前期论证,推动国家大型水电基地建设,加快托巴、旭龙水电站等项目建设,加快启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19.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互动发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积极推广应用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
20.做强电网,加快500千伏电网、配网和智能电网建设,加强新能源富集地区送出通道建设布局,巩固提升农村电网。积极参与周边国家清洁能源合作,加快电力互联互通项目建设。
21.构建多元供气格局,加快昭通页岩气勘探开发,加强滇桂等省际间天然气干线建设,提高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
五、推动旅游业创新创优,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叫响世界
旅游业是当前云南拉动消费、带动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必须促进旅游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推进旅游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优。
22.加大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创新发展“旅游+”和“+旅游”,深化文旅融合,加快数字赋能,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培育壮大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边(跨)境旅游、民俗风情体验等特色业态,推动老旧景区提质和绿美景区建设,打造一批高品质酒店、精品农家乐、特色民宿、生态庭院等新产品。
23.实施旅游服务创优提质专项行动,强化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全面整治不合理低价游、黑导游、强迫购物等旅游乱象,加强舆论引导,实施为游客服务“十件实事”,守护好云南旅游这块金字招牌。
24.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快乡村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打造10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300个金牌旅游村、300个最美乡愁旅游地、1000个特色旅游提升示范村。
25.建立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组建文旅集团,实施文旅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建立重点企业目录库,培育一批领航型、骨干型、成长型文旅企业。
26.提升云南旅游美誉度,围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加强旅游策划、宣传和推介,打造享誉世界的旅游品牌,构建一品多元的全域旅游体系。
六、统筹深化改革、优化环境、提振信心,全面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经营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国企改革引向深入,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充分激发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27.深入推进经营主体倍增计划,持续开展“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行动,力争2023年净增企业15万户、“四上”企业3000户以上,2025年企业数达到155万户、“四上”企业数达到2.58万户。
28.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围绕“管理、发展、脱困、改革”要求,全面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发展三年行动,加快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集中优势资源注入优势企业,在矿产资源、绿色能源、有色金属、特色农业、文化旅游、数字经济、金融等领域打造定位清晰、治理完善、主业优势明显的骨干国企。
29.做实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各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班子成员每人至少联系1户重点企业和1户困难企业,支持重点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帮助困难企业脱困发展,开展清理拖欠账款、涉企收费专项整治,健全源头治理长效机制,实行一年一评价一考核。
30.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缺渠道等问题,加快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推广运用,扩大“活体贷”覆盖面,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七、加快补齐教育医疗等民生短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云南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短板弱项突出,必须紧抓不放、久久为功,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1.深入实施教育、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破解高中教育“县中困境”,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强边境地区疾病防控体系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看好病。
32.建立党政领导“补短板、强弱项”联系工作制度,各级党委和政府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教育医疗等民生短板问题,“一把手”带头挂钩联系1所本地区薄弱的学校和医院,当好“编外校长”、“编外院长”,实打实帮助解决困难问题。
33.实施县乡村优秀教师、医生培养工程,培养一批不离乡土的优秀校长、院长,一批骨干教师、医生。
34.推广“组团式”帮扶,用好沪滇对口协作和省内对口支援工作机制,推进教育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开展集团化办学,完善“省管校用” 、“省管县用”机制,实现薄弱学校、医院三年内全面提升。
35.解决城乡供水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城乡供水一体化三年行动,加强抗旱应急保供水工程建设,逐步推行城乡供水“水网电网化”运营,到2025年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
八、大力推进绿美云南建设,让云岭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景更美
绿色美丽是云南的鲜明底色和显著优势,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云南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
36.一体推进“三治一改善”,着力治污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垃圾、改善湖泊水生态,推动九大高原湖泊保护和长江、珠江等六大水系综合治理每年见到成效,力争2025年年底前杞麓湖、异龙湖水质脱劣,其余湖泊水质稳定向好,湖泊及河流水生态有效改善。
37.着力抓好“两污”治理,加快城镇雨污分流改造,建设乡镇镇区污水收集管网,支持农村建设“小三格”、“大三格”等污水治理实用设施,到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不低于60%。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焚烧能力占比达到65%,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80%。
38.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深化拓展COP15会议成果,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积极申创国家公园,申报创建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争取生物多样性国际论坛落地云南,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39.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行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充分发挥云南碳汇资源优势,探索碳汇产品开发和交易实现机制,实施“碳汇云南”三年行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40.深入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奖补激励一批城市、社区、乡镇、村庄、交通、河湖、校园、园区、景区等绿美标杆典型,因地制宜发展苗木经济,把树种在群众身边,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和生态福祉。
九、全力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社会安定,筑牢祖国西南安全稳定屏障
守护好边疆、发展好边疆,筑牢祖国西南安全稳定屏障是云南的神圣使命,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4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持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幸福花开”、“石榴红”等工程。
42.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深入实施“润土培根”工程,持续开展宗教界人士践行“四条标准”主题实践,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
43.深入实施守边固边工程,巩固拓展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机制,严厉打击跨境违法犯罪,加强国防教育,高质量建成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结合口岸建设和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规划建设沿边城镇带和兴边富民中心城镇,形成城乡协调发展、村镇城立体支撑的强边固防新格局。
44.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加强矿山、燃气、危化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和行业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持续加强应急基层基础和防灾减灾重点项目建设,严格落实防汛“1262”预警与叫应机制,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损失。
45.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深入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推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挂联包案规范化常态化,省级领导干部每半年至少下访接访1次、州(市)和省级机关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每季度至少下访接访1次、县(市、区)和州(市)机关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每月至少下访接访1次、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随时下访和开门接访、村(社区)干部随时上门走访,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46.着力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充分发挥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的利剑作用,聚焦地方政府债务、金融、国资国企等领域开展监督,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打造过硬队伍、建强基层基础
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必须牢记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的根本使命,不断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云南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47.树立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鲜明用人导向,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和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落实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锻造敢为敢闯、干事创业、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48.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推进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园区发展“三大行动”,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才新高地和区域性人才中心。
49.打牢基层基础,实施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建设三年提升行动和提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三年行动,深化拓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强边固防、促基层治理、促现代产业发展“四抓四促”,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扎实开展党支部“扩先提中治软”行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力、组织力、服务力。
50.深入推进清廉云南建设,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按照“三不腐”要求健全相关制度、严格执纪、建好护栏,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