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树立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的鲜明导向,坚持软环境、硬环境双向发力,持续高位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服务企业“三项制度”,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整体提升,多家行业龙头企业落户曲靖,推动曲靖产业项目高质量发展。
实行“三动” 力促项目签约落地
高位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曲靖市、县两级成立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领导小组、服务企业“三项制度”领导小组,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清理修订151件不符合优化营商环境要求的政策规定,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综合考核。
产业带动合理优化布局。出台曲靖市各类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意见,大力实施产业园区3年行动计划,按照一个县(市、区)一个方案、一个产业一个方案的思路,明确沾益区、富源县打造千亿级绿色铝深加工产业,曲靖经开区打造千亿级绿色硅光伏产业和新能源电池产业,陆良县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宣威市、师宗县重点推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以链条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细分产业集群。
上下联动提供有力支撑。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坚持党政“一把手”带头招商,成立以曲靖市委书记任主任、市长任第一副主任的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出台大招商工作机制、招商引资考核评价办法,做到党政“一把手”带头一线招商、包保跟进招商,重要客商接待沟通,潜在客商登门拜访,优企良企入企考察,重大项目全过程跟踪问效。
同时,组建专班靶向招商,抽调102名精干人员组建21个主导产业招商专班,全面开展精细化、专业化、系统化招商。2021年,曲靖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54次,主导产业招商专班紧扣园区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成功签约项目139个,协议总投资达1670.4亿元。构建政府统筹、部门落实、清单管理、精准调度、奖惩激励的项目推进机制,按月开展项目问题协商会办,有力推动了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快速推进、建成投产。
推进“三化” 建设一流营商环境
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全力打造审批最简、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的政务服务软环境。深化简政放权,2020年以来,共取消、下放、调整行政权力事项394项。在全省率先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县级行政审批局全部挂牌成立,实现县级“一颗印章管审批”。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推行照后减证、多证合一,整合涉企行政审批事项39项。建立开办企业线上“一窗通”服务平台、线下“企业开办”综合窗口,推行当场办结、一次办结、限时办结,网上可办率达99.41%,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度大幅提升。
坚持从实际出发,把群众满不满意、企业方不方便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评判标准,优化审批流程。曲靖经开区项目开工时间平均缩短180至240天,有效促进投资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曲靖隆基一期、曲靖阳光能源二期等5个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打造“审管联动”服务平台,推动集审批、监管、执法、服务、监察、统计分析等工作的一体化运行,做到审批提速与审管互动无缝衔接,全市“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0%,最大限度方便了企业和群众。
强化监管质量,全面推进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执法检查名录库以及监管工作平台,做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双随机抽查覆盖率达100%。加强信用监管,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严密防范公职人员违规插手招商引资项目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公职人员违规插手干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行为负面清单等制度规定,组建监督服务专班,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当好“三员” 为企业保驾护航
当好投资项目“代办员”。成立市、县两级投资项目代办中心,按照一个项目一个专班原则,组建代办专班,为投资项目提供全程无偿代办服务,变企业“跑腿”为政府“跑腿”,有效解决投资项目审批慢、落地难等问题,做到项目落地“零障碍”。
当好服务企业“联络员”。按照突出重点、对口联络、属地为主、上下联动的原则,挑选2057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领导干部,对口联络该市3321户重点企业,建立完善信息畅通、政策宣传、问题解决、反馈回复等配套制度。通过联络员一对一、点对点的精准服务,逐步实现政府部门为企业服务从聚焦行业共性问题向关注企业个性需求的转变,做到主动服务、有需必应。
当好纾困解难“协调员”。持续推动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等政策措施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创新推出重点项目首席税收协调员机制,为重点项目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经营活跃度。2021年,新增减税降费20.11亿元,对2536户企业45.16亿元贷款实行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完成市场化交易电量223.32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0.66亿元,助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搭建全省首个企业复工复产信贷对接平台,召开融资对接会,为企业缓解资金压力。据统计,2021年,累计达成贷款协议项目87个、签约金额520.4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81亿元。
云南网记者 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