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南曲靖驾车梁子的“奇迹”
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城驱车向北,磅礴的乌蒙大山蜿蜒挺立。在距县城约50公里处的高原梁子,驾车乡卧居于大山峰段,成为会泽有名的“四大梁子”之一。
驾车梁子是个特殊的存在,往昔的车水马龙、曾经的贫穷落后、在脱贫政策下的涅槃变迁等,都在这个山间乡落的流光岁月中登过场。
而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从贫困的“泥淖”里走上了小康道路。此时,他们不止满足于吃得饱、穿得暖的日子,而是向往着更加美好的生活。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在驾车乡一路走来的历程中,和每一个驾车人息息相关的电力,始终助力着这个高原小乡的跌宕发展,也始终照耀着驾车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电力,在这里书写故事,也成就了奇迹。
曾经的“荣”和“穷”
在会泽的地理构造中,“四大梁子”是显著的名片之一,也是全县的特殊存在。而驾车梁子,又是四大梁子中的特殊存在。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滇东北、四川等地前往昆明的交通要道经过于此。特殊的区位,让驾车有了天然的优势。
野猪村村民袁石忠,在驾车乡生活了77个春秋,历经了各种世事沧桑和人情冷暖。闲来无事,老人总喜欢在村中的“古道”上徜徉。宽不及米余的古道,曾日均穿行过1000多人的十数个马帮,盐、茶叶、瓷器等各种商品,经由这条古道而流通于四川等中原多省和昆明、滇南、滇西乃至东南亚。
沉默而漫长的岁月,让袁石忠沉稳少言,不问世事。但每每提及村中的古道时,老人总是滔滔不绝。这条“古道”,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繁华。
然而,在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中,驾车乡终究未跟上时代的潮流,恰似这条曾经络绎的古道,被现代交通体系遗弃在深山沟谷。
与时代潮流“脱轨”的驾车乡,唯有3000多米的海拔、终年苦寒的气候和复杂陡峭的地势。贫穷,于驾车乡而言不可避免。
“很多人家终年不闻米香味,顿顿吃包谷饭”“孩子读书厉害,但苦于家中没钱,只能早早辍学打工”“一些家庭连盐巴钱、洗衣粉钱都没有”……钢厂村54岁的党总支书记孔祥稳,对早年间亲历亲见的贫苦,记忆犹新。
“做梦都想不到,会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孔祥稳认为,今天的生活,因于党的好政策、因于充足可靠的电力保障。
荒山变“金窝”
在距离驾车集镇以北22公里处,是钢厂村;在距离钢厂村以北十余公里处,是“贼洞”。
“贼洞”之名或源于所处地理环境的荒凉。“曾经,这里荒山野岭,常有贼寇打劫居住,故名‘贼洞’。”李俊辉打趣着揣测。
李俊辉是来自宣威的石材老板。常年为铁路建设供应石料。从事石料生意20多年来,他先后辗转广西、广东、重庆等地和老挝等国。其事业的历程随着铁路的轨道延伸发展。
中标渝昆高铁四个标段的石料供应后,去年,他在贼洞建厂,安装机器,准备生产石料。
“说实话,我最担心的,就是这地方的电力。”李俊辉言及当初选址决策的艰难时说,贼洞这地方对他而言犹如鸡肋,一方面,这地方石料多、品质好;而另一方面,石料生产主要靠电力,而据他了解,这地方距离10千伏钢厂线最末端还有一段距离,而当时通过10千伏钢厂线供电的村民,部分已经觉得“电不够用”。
让李俊辉想不到的是,供电所向他作出的“保证你能正常生产”的承诺几个月后就全部兑现。曲靖会泽供电局在他选址没多长时间就架设一条新的10千伏线路,分摊10千伏钢厂线上的负荷,而今年,又对10千伏钢厂线全线改造加固。导线截面积增加几倍,电杆也从原来的9米更换为15米。而今,他厂区的一台200千瓦的扎石机、2台250千瓦的反击破机、5台30千瓦的输送机等机器设备,完全由充足的电力支撑着运转。
接下来,李俊峰每年将有4000多万的营业收入,单向当地缴纳的税金,就将达600多万。“这荒芜的石山对我们来说,真是‘金窝窝’啊。”李俊峰说道。
在驾车梁子,像李俊峰这样致富的例子很多。野猪村村民高天稳借助充足的电力,在村里开办了山庄和淀粉厂,养殖了120头毛驴和80头黄牛,年均净利润就达200多万。村里还有不少人租地规模化种植草莓,饲养牲畜。
曾经高寒而荒芜的驾车梁子,借助着好政策的春风和充足的电力,正一步步崛起在乌蒙之峰上。(杜明彦、浦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