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会泽矿山镇:用实干绘就美丽图景的脱贫答卷
  • 发布日期:2021-03-25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3544

矿山年会 052.JPG

二月,随会泽影协走进会泽矿山镇。汽车驶入集镇,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崭新楼房,一条整洁宽阔的集镇道路,一排轻染绿意的柳树扑入眼帘……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绽放活力的热土。

矿山镇地处云贵高原交界的大山深处,与贵州省威宁县海拉镇隔江相望,境内连绵起伏的群山巍峨磅礴,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是最大的资源,大山下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有铅、锌、铁、硅、荧石、褐煤、白云石等,全国著名的铅锌矿产地就在这里,也是国家大型企业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原料基地采选厂所在地,矿石采、选、冶历史悠久,自明清时期就已开始。

矿山镇因矿得名,因矿而兴,经济一度非常繁荣,但近年来,资源的大量开采,浅层矿藏以经贫乏,农业发展基础设施滞后,产业薄弱,群众生产生活变得困难,这里还是深度贫困地区。

在矿山镇的崇山峻岭之中,2万多人口分布较散,13个村委会地理气候各异,坡陡谷深,土地贫瘠,脱贫也成为党委政府的第一要事、难事。

精准施策,易地搬迁搬出幸福生活

为解决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矿山镇把脱贫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发展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镇党委围绕“强化党建引领、推进易地安置、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主导产业、改善公共服务”五大战略,动员全镇上下把心思集中在“真干事”上,把本领用在“多干事”上,把目标放在“干成事”上,同时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县委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机遇,在反复研讨和论证的基础上,从尊重群众意愿、考虑实际出发,因地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统筹推进易地搬迁工作。

布卡村安置点支部书记王德云说:“我们所在的大海坝搬迁区有21户搬迁户,是从泥石流滑坡段的袁家村搬来的,离大海坝10多公里处还有小铺搬迁区,有31户,是木格多、小铺子几个小组的村民,大多住在深山沟里,之前水电路不通、信息不畅,大海坝到小铺子要两个多小时路程,党委镇府考虑到群众生产生活便捷,安置点分两个点建,群众出行做农活便捷多了。”

安置区的建设,不仅让群众“安居”了,还“乐业”了,随着水电路、信息的改善,村民也逐渐富起来,走进每家每户,现代化的电器设施一应俱全,屋内装修的富丽堂皇,厨房、卧室干净整洁,门口停放的轿车一张比一张好,“小巢筑成感党恩,安居幸福跟党走”,门上的对联正传达着搬迁群众的幸福心声。

不仅是布卡村,矿山镇在二台坡、老坪子、拖翅、布卡等13个村,共建成镇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0个,集中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719户2329人,2018年以来,矿山镇组织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069户4748人,随迁户138户635人。

安置点的建设,使大山上的村民实现了“安居乐业”,开启了幸福生活。放眼望去,大海坝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一幢幢独具乡村风情的精致房屋整齐有序的排列在大片的红土地上,雪白的墙壁、程亮的钢门、门上挂着大红的灯笼,几个老年人在门前晒太阳,一派欣欣向荣、幸福安康的图景,在蔚蓝色天空的映衬下,大海坝安置区更加美丽、整洁、祥和。

真抓实干,群众缺什么就补什么

脱贫攻坚以来,矿山镇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统筹推进产业、住房、医疗、教育、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提升的全覆盖。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逐村逐户查找弱项,补齐短板,全面落实各项帮扶措施。

2014年以来,矿山镇共投入资金5100余万元,全面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投资800余万元建设卫生院综合办公用房。投资2900余万元,在全镇13个村实施安全饮水项目,有效解决8千余户2万余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投入3000万元,改善了全镇道路交通建设。

如何让老百姓的“钱袋子”、“米袋子”鼓起来。矿山镇坚持因地制宜,制定实施了“整体布局、局部连片、利益联接”的产业发展思路,引导贫困户以土地、资金等入股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分享产业利益。探索“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大力招商引资,着力培育特色产业。

曾经的布卡村,是全镇海拔最高的村,平均海拔达2600米,由于气候寒冷,只有传统洋芋、荞麦、包谷等农作物,全村1652人有土地1.5万亩,家家守着满山的土地辛苦劳作,始终富不起来,生产生活环境恶劣,以至全村464户村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98户。

为此,矿山镇转变思路,利用农业项目对布卡村5700亩撂荒地进行三年轮休,以每亩每年500元补助到农户。通过挂包单位市国土局协调资金2300万对土地进行治理,修机耕路、修水窖、坡地改平,一系列的改造,土地实现了提质高产,以前的“撂荒地”变成了现在的“聚宝盆”,许多外地老板都到这发展产业。

到2020年,矿山镇流转土地1.4万余亩,种植当归、党参、金铁锁、重楼等中草药;成功试种1000亩饲草燕麦、300亩迷迭香、100亩草莓。投入资金1851.1万元在全镇建成6个养殖小区,实现从传统散养向规模化集中饲养的跨越式发展。

一群妇女的笑声从路边传来。走近一看,是做工的妇女在吃洋芋,看到我们,他们热情的招呼我们一起吃。她们是木格多小组的村民,在地里帮老板种洋芋,现在休息。她们说“这几年,道路修到地里,车直接开进来,点种、收割都方便,有水窖也不担心缺水,自己的土地承包给外地老板,在地里帮老板打工每天有60元,还能照顾家里,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通过真抓实干、稳扎稳打落实扶贫政策和措施,矿山镇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20年全镇3934户15507人已全部脱贫摘帽,人均纯收入均达到9000元以上,2020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收益达309.612万元。大踏步走上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

党恩不忘,幸福生活越来越好

曾经饱受贫困之苦的矿山人,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曾经种地为生的山区群众,通过多元化的增收渠道,走上致富道路,曾经基础设施落后的农村,蝶变为美丽宜居新乡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在格黑米村民邹兴元的记忆中,前几年到矿山镇就像进城一样费力,地处牛栏江下游的新桥小组,“抬头是大山,出门就爬坡,山大石头多,只见石头不见土”,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如今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新桥村民生活也发生了巨变。如今的江边村到处是绿意盎然,在新桥村生活了一辈子的邹兴元说:“国家的政策好啊,做梦也想不到,咱们新桥村也变得这么好。”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矿山镇党委书记黄有高表示,脱贫群众的幸福就是我们的最大幸福,群众的口碑就是对镇党委政府的最大肯定,矿山镇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脱贫“答卷”。

二月的矿山镇,天气乍暖还寒。在布卡村宽阔肥沃的红土地上,勤劳的村民正忙着在地里选种种植,犁地劳作,在百合花种植大棚里,工人正在除草,远处布卡村合作社引进养殖的臧牛在山坡上晒太阳,天空中拖翅长海子的黑颈鹤三五成群的盘旋,不时发出欢快的叫声,农家小院掩映在绿树林中,水泥公路环绕山间,一幅整洁优美、幸福安康的新画卷在矿山镇徐徐铺开……

  

通讯员: 刘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