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在麒麟东山红土地上谱写致富新篇章
  • 发布日期:2020-07-09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4465

东山法色村.jpg

盛夏的法色村,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到处是绿油油的,平旷的土地,俨然的屋舍,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宁静之感,更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悠然之情。秋冬时节,新耕的田地褪去了绿色,露出了本来的颜色——红色,或方、或圆的田地犹如上帝打翻的调色板,在这偌大的调色板上,勤劳的东山人以双手为笔绘制出了属于自己致富蓝图。

彩色“草白海子”.jpg

清晨,太阳悄悄越过山头,蔬菜、芦笋、蓝莓、草莓种植基地和大闸蟹、生态鱼水产养殖基地里一片繁忙;几百只苍鹭在草白海子上空自游翱翔,洁白的身影犹如一片片翻滚的云彩;在法色小学的宽阔的操场上,一个个孩子脸上露出纯真的笑脸。然而十几年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贫穷落后的模样,简陋、破旧的学校,光秃秃的山头、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低矮的房屋苦涩的水,一片贫瘠的土地上,男人为你累弯了腰,女人为你锁愁眉”曾经是对法色村落后面貌的最真实写照,没有矿产、没有支柱产业,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在很长一段时间这里的群众都觉得生活的季节鲜有“春夏”却饱经“秋冬”。

  自脱贫攻坚以来,精准扶贫的春风就悄然间吹遍了法色大地、吹绿了草白海子、温暖了麒麟之巅的东山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法色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带领全体群众先后开展了安全用水、通村道路硬化等惠民工程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8个村民小组1824户8624人喝上了安全的自来水,修建硬化道路达41.3公里,彻底解决了群众吃水难、出行难的问题。

成功迈出第一步后,法色村又在考虑集中办学的问题,“在穷不能穷教育、在苦不能苦孩子”,号召全村人民为建新校园集财集智,积极找上级部门汇报协商,找本地企业家赞助,在相关部门及领导和本地企业家的大力支持,新校落成并投入使用,标准的篮球场、平整的跑道、先进的科技馆……孩子们笑了、老师笑了,家长们也笑了。

“要想彻底摆脱贫困,必须对坡地和低产田地进行改造,招商引资进行土地流转发展新型农业,转移剩余劳动力和对传统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是法色村委会大伙共同的目标。经过异地考察和调研后,确定了“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思路,走出去就是鼓励富裕劳动力到外地学技术、打工、创业,引进来就是把绿色环保、发展好、信誉好的农产品种植公司和大户请进来本地,通过他们现身说法,让本地农民切身感受到现代农业的效益和魅力,鼓励本地农民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截至目前,法色村现有外务工人员1326人,年总收入3447.6万余元;先后平整和改良田地21000亩,筑好了土地这个“巢”后,成功引进了曲靖绿生禽业、曲靖旺旺、深圳绿康源、曲靖佳沃等特色种养殖企业(公司),并注册成立了草海子养殖专业合作社、杨帆种植专业合作社、恒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红土地种植专业合作社、法色农旅文合作社等本土特色产业合作社,实现了“外地引进、本土壮大”的产业发展模式,产业涵盖了药材、蔬菜、芦笋、蓝莓、草莓、大闸蟹等,有了产业这个支柱,全村也就有了发展的底气,脱贫致富的骨气。在这些企业及合作社的带领下全村群众纷纷投身到了产业发展潮流之中,先后带动群众种植魔芋3000余亩,辣椒1800余亩,芦笋450余亩,早洋芋1200余亩,青花50余亩,蔬菜1300余亩,山药和鲜食豆各300余亩,全村人均年收入达12727元。

产业发展的红利直接或间接地惠及了全村的户10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法色村通过“党总支+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一般户)”的利益联机模式,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100%就近到本地公司或合作社务工,贫困户种植的农产品由各合作社帮忙销售,并提供资金和技术扶持,实现贫困人员平均年收入在原3500元的基础上再增1100余元,彻底为贫困户解决了就业难和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现在村子里的道路硬化了、路灯亮了、饮水供应充足了、村里的环境也干净了,群众逐渐走上了心仪已久的“致富路 ”,东山镇法色村这个曾经远近闻名的穷村,终于敲开了通往富裕的门扉。

“低矮的房屋苦涩的水,一片贫瘠的土地上,男人为你累弯了腰,女人为你锁愁眉”的凄凉画面已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风景优美、路畅人和、特色新村整齐有序的优美画卷,9000余人在这片古老而全新的红土地上正通过汗水浇筑着充满希望的明天。

图文:付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