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罗平浙都春天里来打工忙
  • 发布日期:2020-04-13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3336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绿柳成荫,大地一派生机盎然,葡萄藤条发新芽,早春蔬菜长势喜人,最是一年春好处。

连日来,走进罗平县板桥镇浙都村委会辖区的田野,漫步田间道路,无论是农特产业种植基地还是农田水利建设现场,随处可见劳动者忙于生产、勤快做工的身影和复工复产的生动局面和可喜画面。

“县镇村”联谋“家门口”就业助脱贫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促进浙都村稳定脱贫,增加群众收入,罗平县人社局“挂包帮”联系板桥镇浙都村委会,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到浙都村委会联合板桥镇党委、政府和浙都村委会实地调查了解研究会商脱贫攻坚工作,及早研究制定促进该村稳定脱贫有效方案措施,因地制宜,专门针对有劳动能力的“留守老人”和居家妇女,发挥当地农特产业基地和开工建设项目有用工需求的带动效应,就近就地就便多渠道开辟务工渠道,破解群众家门口就业难题,助力群众脱贫增收。

该局积极协调联合板桥镇联系领导干部、驻村工作队和村组干部力量,多次利用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劳动力资源调查摸底工作有利时机,在该村有用工需求的葡萄、西瓜、竹荪农特产业种植基地和当地有务工愿望的群众之间传递用工供需信息,协调农特产业种植大户和已开工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主体优先招用本地劳动力满足用工需求,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当地有务工愿望群众就近就地务工,推动种植大户不误农时搞好春耕生产,促进开工建设项目企业及早复工,开启了当地群众打工不再往外走,挣钱顾家两不误家门口就业良好模式,为有劳动能力又有务工愿望的群众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创造条件。

 “产业基地”变身产业工人“取款机”

“在家门口打工是最做好的,可以照顾家庭、带带娃娃。”日前,在罗平县板桥镇浙都村委会五里堆红玫瑰葡萄种植基地,手里拿着绑植机正动作娴熟的做葡萄枝条固定的打工人员李红琼说。

李红琼是浙都村委会阿且村的村民,同她一起到葡萄基地打工的伙伴都是来自周边村寨的村民。“我们自己也种地,种完自己的地,得闲就出来打工,一起打工的人都认识,干起活来心情舒畅。”李红琼接着说。

同在葡萄地里打工的白建忠,是浙都村委会土桥河村的人,今年已有60岁,在与笔者交谈时说:我才来做几天,现来现学,技术上等各方面都可以,不苦不累,一天70元,适合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做。

据基地负责人刘照红介绍,该基地叫板桥镇山里红蔬果种植合作社五里堆红玫瑰葡萄基地,面积共30亩,租地费每亩600元,租期10年,起初总投资60万元,基地种植的葡萄品种为红玫瑰,最近到基地里务工的工人每天有20多人,主要做葡萄藤条小芽修剪、整穗和枝条固定工作。

“每年基地的用工总量在1500个左右,根据季节不同和做工内容不同,基地付给工人的工资,每个人一天的工资在70元—120元之间不等,常到基地打工的人,1人一年下来有18000元左右的收入,每年支付工人工资总额在13万元左右。”刘照红热情的回答着笔者的提问。

田间道路施工场变为群众“打工厂”

“我这把年纪去远处打工人家直接不要了,但我还有劳动力,在村子边上跟他们搞这个浇灌,他们还要我,用锄头刮一下砂浆和摊平,虽然累点,但方便照顾家庭,一天有120元工钱。”近日,在浙都村委会辖区开工建设的高标准农田整理项目一标段处,现年69岁的建档立卡户秦绍德说。

为进一步了解浙都村委会辖区高标准农田整理项目的用工人数及工资情况,笔者电话联系了该建设项目部的项目负责人,据该项目负责人刘学文介绍,浙都的高标准农田整理项目建设工程,从3月9日就开始复工,用工总人数有70多人,其中罗平籍的有40多人,施工现场,从事支木、支砌的技术工,日工资在180元左右,从事拌砂浆等工人的工资在120元—160元之间不等。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截至目前,罗平县板桥镇浙都村通过充分利用辖区内230亩竹荪种植基地、63亩西瓜种植基地、30亩葡萄种植基地和该村多条高标准农田整理开工项目建设,吸纳当地即周边村寨的罗平籍建档立卡户群众和普通群众累计达200余人在家门口实现务工目标,务工收入近40万元。

(通讯员: 何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