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贵州“雪裙仙子”落户罗平孕育竹荪助脱贫
  • 发布日期:2020-02-29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2660


珠江网讯(通讯员 何华文)“头戴墨绿帽,身着洁白裙、脚蹬浅红靴”是人们对竹荪外观的生动描写,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日前,走在罗平县板桥镇浙都村委会的一山脚田间道路,放眼望去,连绵起伏覆盖着茅草的遮荫大棚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好似镶嵌在油菜花海里的黄金屋,让人好生好奇,充满遐想,引人欲前往一探究竟。

原来这里是罗平县人社局联系点板桥镇浙都村委会驻村工作队与浙都村“三委”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因地制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走好走活“借鸡生蛋”“放水养鱼”发展思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鼓励村民流转土地,整合农村流转土地资源,积极营造亲商、惠商、安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贵州种植大户到浙都落地落户建成的连片竹荪种植基地。

浙都村委会辖11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308户,总人口5415人,全村建档立卡户72户274人,2019年底已全部脱贫。全村土地面积16.88平方公里,海拔1470米,年平均气温15.3度,年降水量1612.2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生姜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3447亩,人均耕地0.67亩,林地7946亩。浙都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适合竹荪种植,竹荪属中温型菌类,温度菌丝在4~28℃之间均可生长,以23℃左右最适宜,湿度要求基质含水量在60~70%之间,竹荪生长发育要求微酸性土壤条件pH值在5~6.5之间。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时下正是播种竹荪菌种的季节。为了解竹荪的种植规模情况等,笔者先后到了浙都辖区已建成的两处竹荪种植基地,走访了2名种植户陈明友和毛海。

据他们介绍,两处建成的竹荪种植基地,一处有70亩,另一处有160来亩,共230来亩,共有种植户10户,都是他们来自贵州的老乡,每亩土地每年租金700元,种植竹荪1亩所需土地、种子、山草、竹子、树木、黑土、塑料薄膜、有机肥、运费等投入成本3万元左右;种植竹荪所招用工人都是当地的普通农户和建档立卡户劳动力,从事消毒、运输、播种等工序用工多的时候,两处基地1天可达100人左右,因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种植工序都按浙都驻村工作队和浙都村“三委”干部到现场开展防火和疫情防控知识宣讲的要求进行的,要求工人佩戴口罩,分散劳作,杜绝扎堆操作,种植竹荪工钱是按每种植一米2.5元计算,实行当天结算,工人们每天的工资一般在60—100元之间不等,基地从2月初就有人开始种植竹荪,工期持续近一个月,目前已接近尾声,所播种的竹荪各方面正常情况下到农历的五六月间就可以采摘鲜竹荪,采摘鲜竹荪用工量届时还将有所增加。

“每袋3元,平均一个人一天可敲10袋,我家多的时候,几个人敲,可敲60—70袋,所获得的收入也就是30—210元之间不等。”种植竹荪期间,家住浙都村委会浙都村公路边,正在家门口敲瓶取竹荪菌种的张洪芬介绍说。

据陈明友介绍,竹荪目前不愁卖,按往年市场价,鲜竹荪每公斤可卖到100元,加工好的干竹荪每公斤可卖600元,正常情况下,基地亩产干竹荪100公斤,好的时候可产150公斤不等,根据陈明友的介绍,正常情况,按最低亩产量100公斤干竹荪,每公斤600元计算,230亩竹荪一年预算产值可达1380万元,每年可为当地增加土地流转金16.1万元,仅播种季节可为当地村民增加务工收入18—20万元。为当地普通群众和建档立卡户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为促进该村稳定脱贫拓宽了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