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驻村先进典型】高琼芳:巾帼扶贫女队员
  • 发布日期:2019-10-09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3627

5d9d30a172410.jpg

扶贫路上展巾帼风采

2019年是宣威市脱贫摘帽的关键之年,也是冲锋之年。打好打赢这场事关人民福祉的攻坚战,成为全市干部群众共同的目标和心愿。在扶贫队伍当中,女扶贫队员成为扶贫工作的生力军,走村串户、起早贪黑,真正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为了帮助群众与全市一道如期脱贫“摘帽”,她们挥洒着汗水,在扶贫路上展现了巾帼风采。

咬定目标不松口 坚决啃下“硬骨头”

宣威市乐丰乡的团结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百姓就业无门路,发展产业无项目,截至2018年底还有54户200人未脱贫,如何带领大家脱贫,成为最难啃的“硬骨头”。2018年10月,作为宣威市供电局的职工,高琼芳被组织派往团结村,成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入驻乐丰乡团结村委会以来,她严格按照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扎实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以走村入户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为前提,以解决群众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目的,与当地党员群众同学习、同工作,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了团结村委会帮扶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当时,我就想要想带领大家脱贫,必须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高琼芳坚定地说。

为了找到致贫的“病根”,高琼芳报到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工作,她和其他扶贫队员,白天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特点,晚上走村串户了解贫困户的家庭情况。经过几天的努力,她既找到了致贫的“病根”,又开出了脱贫的“方子”。

“这里的土地多,气候跟我老家差不多,适合发展旱烟产业”。高琼芳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

说干就干,高琼芳立刻联系了老家的亲戚朋友,详细了解旱烟的种植技术、成本、收益等,还带着队员到老家村子与旱烟种植大户交流,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各项工作都准备充分之后,她就开始动员贫困户。然而,就是在这个环节给她浇了一票“冷水”。

“因为大家都没有种过旱烟,收益也看不见,村民们都不愿意种”高琼芳无奈地说。

给旱烟找“婆家” 百姓吃下“定心丸”

面对贫困户的质疑,高琼芳没有打退堂鼓。而是想方设法找销路,经过多方打听,高琼芳联系上收购商,并邀请收购商来团结村实地考察,在高琼芳和其他驻村队员的努力下,收购商与团结村签订了300亩的旱烟收购合同,终于为贫困户找到了“婆家”。看到收益有了保障,贫困户慢慢开始相信高琼芳,同意改种旱烟。于是,由村干部及驻村队员带头,分组入户落实土体流转事宜,并于1月下旬完成了土地丈量工作。随后,整地理墒、培种育苗,一切准备就绪之后,28户贫困户栽种了23万余株的旱烟。为了确保载下去的烟苗成活率高,高琼芳还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贫困户的技术培训。

产业扶贫引路人 带着孩子搞扶贫

眼下正值旱烟的收割季节,300亩旱烟长势喜人,为了在雨季天帮助村民及时收旱烟,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烟农组成的收割队伍起早贪黑一直在地里忙碌。有时候饭都来不及吃,一桶泡面就解决问题。同时,为了避免烟叶被打湿而让烟农蒙受损失,高琼芳和其他队员利用行业优势,在旱烟地里搭起了十多个雨棚,还接通了电灯,切切实实把实惠带给了当地百姓。

如今,团结村旱烟产业获得了丰收,预计每户可增收3000~5000元左右,全村毛收入约50~100万元,村集体收入可到15万元以上。28户贫困户也有了脱贫希望。都说有样学样,团结村的旱烟喜获丰收的消息不胫而走,其他村的村民也跑来学习技术。

“我以前种洋芋和玉米,几亩才挣得两千多元钱,种烤烟一亩就能挣到几千元,我打算学了回去带领村民一起种”村民郑发良如是说。

5d9d31313298a.jpg

看到自己几个月的辛劳,终于有了收获,高琼芳的心里充满了幸福感和成就感。然而,对家人,尤其是对年仅6岁半的女儿,她的心里更多的是亏欠。为了既能多陪伴女儿,又不影响扶贫工作的开展。现在正值暑假,高琼芳干脆把孩子也带到了旱烟地里,她干活的时候,女儿就在旁边玩,一幅女儿陪着妈妈搞扶贫的生动画面,在团结村的旱烟地里精彩上演。

以至于说起致富门路的时候,团结村的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说:“村里有个‘带着孩子搞扶贫’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吃透政策好谋划 “摸清家底”便施策

带领村民发展旱烟产业,切实让当地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不过,这只是高琼芳开展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高琼芳清楚地知道,要想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光靠发展旱烟产业是不够的。于是,高琼芳先从吃透政策开始。一年的时间里,她先后参与了团结村委会易地搬迁工作存在问题的摸底调查、团结村卡外农户的摸底调查和精准扶贫动态调查等专项活动。在调查工作中,高琼芳同志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脱贫目标,深入查找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创业、安全饮水、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兜底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查找扶贫对象是否精准,扶贫措施是否有效,资金管理是否严格,贫困退出是否真实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按照“五查五看、三评四定一公示”的要求,逐村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对村内建档立卡户进行核实,拟定贫困户于组内,经村内评议、村内张榜公示后无异议报乡政府,确保了全村贫困户的准确性。

   摸底调查结束后,她与其他队员一道不辞辛苦,认真填写《入户调查统计表》、《回头看整改意见汇总》、《回头看统计表》《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增减情况明细表》、《贫困户信息表修改》等,准确掌握了团结村民委员会建档立卡贫困户变动情况,着力降低错评率、漏评率,努力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从而确保了团结村委会“整改”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用真心换真情  不忘初心战脱贫

“民之所呼,我有所应;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了解了村情民意之后,高琼芳积极向上级供电局沟通汇通协调项目,筹建了团结村精准脱贫作战室、工作队办公室、党建园地建设,并以查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为出发点,同村三委班子一道,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把跑办帮扶项目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尽最大努力争取项目资金。在高琼芳的争取下,宣威供电局投资十多万元为团结村安装太阳能路灯56盏;争取到7万元资金在光山自然村修复重建150方水池一个;另外还争取到两项资金18万元,用于解决海子自然村273米的道路硬化及小河边自然村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及党建园地建设。

高琼芳在最短的时间内办成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到,用得上的好事实事,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扶贫工作任重道远。高琼芳心里明白,虽然自己是一位母亲,更是一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她知道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成为高琼芳始终坚持的原则。这一桩桩接地气的事情,让群众和高琼芳的心紧紧连到了一起,也让群众的脱贫之路越走越宽,大家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也正是有了像高琼芳这样用真心、扶真贫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宣威市的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百姓的脱贫步伐走得才更坚实。

作者 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