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规范档案管理 助推脱贫攻坚
  • 发布日期:2019-01-28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3349

珠江网讯(通讯员 李文宏)档案是我们工作生活的真实记录,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个人有档。档案工作是一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支撑性工作。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国的历史和文明绵延不断得以传承。为什么我们有文化自信?是因为5000年来我们的文化没有断流,血脉没有断流,档案资料都能传承下来,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深厚历史根基。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档案的载体已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纸质档案、实物档案、照片档案,还有海量的数字化档案。档案有“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一个单位,有文书档案、会计档案、人事档案、业务档案、项目档案等,各种门类的档案都有用处。一份人事档案,有时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司法部原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卢恩,他的年龄、入党材料、工作经历、学历、家庭情况等全面造假,长期欺瞒组织,从一名私营企业主一步步变身为副部级干部,最后受到查处。一份权属档案,有时可以维护自身的权益。2016年,花椒、复兴片区的群众口口相传说有部分林地被少数人“卖了吃了”,于是纷纷到档案馆查询1982至1983年的林权档案,通过查询,解决了与群众利益迫切相关的问题,化解了因权属不明而可能引发的群体事件。一份会计档案,有时可以挽回经济损失。宣威市水泥厂、冷冻厂等改制企业,从事过有毒有害工种的职工,查找到当时会计档案中的工资花名册,可以提前五年办理退休手续,算经济账的话可以少交五六万养老保险,提前五年退休又可以有十多万的收入。一份项目档案,有时可以平息争议。在六沾铁路复线的建设过程中,铁路部门计划从板桥东屯水库大坝经过,水务部门认为大坝的产权是他们的,两个部门发生了争议。到底是先有铁路还是先有水库?这件事决定了整个工程的走向。后来,水务部门在档案馆找到了修建东屯水库的档案,通过档案查询,才知道是“先有水库后有铁路”。最后,铁路部门重新改变了线路。类似像以上四种类型档案利用的例子,还有很多……与此同时,档案的缺失,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1982年土地下放的时候,各级普遍没有档案意识,没有留下相关的档案资料,给此后的征地拆迁、1999年的第二轮土地延包,以及现在正在进行的土地确权等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成为难以弥补的缺憾。

现在来说脱贫攻坚档案,它属于一种专门档案。脱贫攻坚档案资料是我们履职尽责的有力凭证,是我们总结反思的基础性材料,是上级检查考核的重要依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识别、剔除、脱贫,都要有相应的材料作为依据。加强和规范脱贫档案,真实记录精准扶贫的工作成果,可以客观反映宣威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光辉历程,是我们大家今后共同的记忆。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会为我们参与了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工程感到骄傲。

那么,在脱贫攻坚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呢?总结归纳下来主要有三条:

一是对脱贫攻坚政策理解的偏差,以及个人业务水平的差距,造成在工作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资料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在脱贫户的上报过程中,乡村两级把一些不符合脱贫条件的贫困户上报预脱贫,过程中产生了贫困户脱贫申请书、收入核算表、贫困户销号双认定表等,最后被上级扶贫部门回退,形成的这部分材料没有从户档案资料中剔除,第二年继续产生同样过程的资料,两个年度的数据有了变化,极容易发生逻辑关系不符的情况。同时,由于脱贫攻坚工作参与者非常多,各行各业、各种群体的人员都有,开展各项工作前,在业务的认知上存在差距,对一些脱贫攻坚政策和业务不一定都把握得准,大家“一哄而上”,留下一堆资料后又“一哄而散”,至于资料是否都符合扶贫部门的要求,很多时候就没有人过问了。

二是平时不注重工作过程中各种材料的收集和管理,过程管控出了问题。日常工作中,没有按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要求,做好痕迹材料的收集、分类,动嘴的人多,动手的人少,等到上级来检查考核才临时忙着找材料,补材料,甚至补会议记录。可想而知,补的材料是不真实的,违背了材料收集归档的初衷,而且有的材料比如照片资料、视频资料等是不可再生的,根本无法补,最后就出现了各种档案资料错项、漏项和逻辑性错误、缺失等问题。

三是档案资料信息更新滞后,系统数据和实际数据不吻合。比如有时存在系统登记户主与户口簿户主不一致,系统登记家庭人口数和实际家庭人口数不一致等情况。有的贫困户基本信息变动了很长时间,但相关纸质材料未作备案或未更新处理,有的贫困户已享受了相关政策,但档案资料没有记录或体现等等。

针对存在问题,提三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保证档案资料真实完整。要高度重视,明确分管领导和脱贫攻坚档案资料管理专兼职人员,保证人员的相对稳定,同时要有档案室、档案柜等基本保障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收集管理好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资料、图片、视频等,确保档案资料真实完整。

(二)加强培训,提升档案业务水平。脱贫攻坚工作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乡村两级要进一步加强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特别是注重实践培训,借鉴全市一月一会议、一月一观摩的工作制度,每月定期不定期组织乡镇(街道)扶贫工作大队长、扶贫办工作人员、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村干部等,围绕“真实、准确、完整、规范”的要求,认真梳理,查缺补漏,对脱贫攻坚资料收集不齐全的,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三)规范整理,做到善始善终。脱贫攻坚档案资料是我们工作过程的真实记录,它产生的主体是各级扶贫机构、扶贫工作参与者,脱贫攻坚工作告一段落,所有留存的资料通过分类整理、编写页码、加盖归档章、装入档案盒、纳入机构全宗管理后,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档案。如果没有规范整理归档,脱贫出列摘帽后就万事大吉,不再做后续整理归档,那么脱贫攻坚过程留下的痕迹永远只是一堆资料,今后的查阅利用将成为一句空话。所以,必须把整理归档的责任落实到分管领导、扶贫机构和档案专兼职人员身上,善始善终做好最后的扫尾工作。

总之,脱贫攻坚档案是落实党和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历史见证,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最终依据,我们要树立档案意识,真实记录脱贫攻坚光辉历程,最终给历史一个负责任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