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党建“新路径”打造景美人和“新小米”

+1

-1

收藏

近年来,雨碌乡小米村突出党建引领“红色引擎”爆点,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促进村民自治、美化人居环境、做优联农带农“四轮驱动”破局,全力推动景美人和“新小米”出圈。

走好党建引领路,从“组织强”迈向“全域强”。坚持党建引领贯穿各项工作,以村“两委”换届、村级组织“大岗位制”为契机,选派“明星支书”1名,大学本科生2名到村任职,选优配强“两委”班子;通过空白小组清零工作,消除党支部空白小组2个;引导返乡、留村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发展年轻党员5名,全面增强党总支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依托“两校两会一中心”平台开展政策入户宣传291次惠及群众2700人,组织新时代农民夜校讲授党课47次涉及群众1900人;依托“党支部+合作社+景区+农户”模式,开展村民技能培训7次,惠及群众210人,技能培训后,村民从事相关职业的127人,受用率高达60%;组织村民外出考察4次,涉及群众43人,考察结束后群众思路逐渐打开,27名群众与合作社建立合作,开展业态开发与经营。雨碌乡依托党建引领,以建强基层党组织为切入点,转变群众思想,提升农户综合素质,切实推动小米村从“组织强”迈向“全域强”。

走实基层善治路,从“政府管”迈向“群众治”。雨碌乡坚持“与村民共商、与村民共建、与村民共治”的理念,依托主题党日、民情恳谈会、流动党校等活动,听取本村能人、贤人、致富带头人等对于村级发展的意见建议,累计收集业态建议47条,采纳18条,收集管理建议7条,采纳3条。推行“自治自扶”,引导支部书记组织农村党员走村入户慰问本小组农户,收集矛盾纠纷线索,慰问农户生活情况,收集矛盾线索8条,就地处理2条,上报乡级矛调中心处理6条,处理率100%,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难题26个,帮扶38人,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里”。乡党委将村组活动场所、农家书屋等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优秀文化,开展文艺演出2次,并围绕“家风家训”中有关和谐、孝道、劝学、向善、勤俭、励志、修养等方面内容播放电影4次,引导大家见贤思齐,重视家风家教建设,通过持续完善更新村规民约,激发群众共建共治的自觉性和有效性,切实发挥村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中的制度约束和道德引领作用,为基层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夯实推行基础,营造出小米村崇德向善新风尚,促成治理有效新局面。

走活融合共建路,从“环境美”迈向“生活甜”。雨碌乡坚持“支部领航、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模式,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立“路路净、屋屋清”村庄保洁机制,形成户集、村运、集镇转运的垃圾处理新模式。成立“地缝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开展公共区域、开展清河行动19次,持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以项目建设带动高质量发展,依托厕所革命、两污治理、肉牛养殖集群化建设等项目为切入点,建设集中化养殖场1个,11户农户完成了牛舍的改扩建,建设面积达1480平方米;投资30万元,完善辖区两污治理基础设施,在全村人居密集或必要节点合理设置垃圾箱21个,安装小三格80个,完成户厕改建17座,补齐人居设施短板,实现辖区人居环境标本兼治、长治长清。注重农户思想教育,将大地缝景区、“上云溪”村和小米河连为一体,把传统文化、乡风民俗教育有效融入广场舞、文艺等活动,将热情好客作为宣讲底色,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农户思想,全面形成了山美水美人更美新格局。

走稳富民强村路,从“小康村”迈向“幸福里”。雨碌乡按照“支部引路、党群共富”的思路,发挥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让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让党员冲在产业一线,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整合资源优势,以集体增收、农户增收为目标推进产业发展。通过“组织驱动”壮大集体经济,采取“党总支+合作社+景区+农户”“强村公司”投资打造观光农业,投资管理运营景区停车场,招商引资转租主题餐厅、帐篷露营等模式,村集体收入21.7万元。群众以闲置农房、土地、山林、资金以及劳动力入股,通过自主经营、与景区合作经营、到景区上班、技术入股、公益岗开发等多种方式,与景区建立合作,与景区合作农户有91户,户均增收5260元;引导群众积极参与通过农产品种植,流转土地400亩,种植特色农产品,土地流转租金带动128户,基地吸纳务工人员40人,务工群众户均增收2.1万元;引进订单公司发展订单农业,种植万寿菊800亩,涉及农户376户,共增收33.8万元。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11.7万人次。“走过雨碌地缝,人生再无低谷”被成功打响,全面带动了群众特色农产品、特色小吃等销售收入,农户实现就近就业,群众收入日益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小米村逐渐发展成农村有景看、农民有活干、农业有钱赚的景美人和新农村。

(通讯员:卢玉飞 周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