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待补镇鹧鸡村:党建引领“三个组织起来”擎起村风文明旗

+1

-1

收藏

近年来,鹧鸡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把资源要素组织起来”措施,构筑起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擎起乡风文明旗帜。自2011年以来,连续四届获得“全国文明村镇”殊荣,2019年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0荣获“云南省美丽村庄”。

把党员组织起来。“三蜂工程”强党组织保障。筑“蜂巢”,依托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力量持续建强村级党组织,村级下设党支部7个,推动“组网合一”,村级以下合理划分为19个“三级网格”开展工作;强“蜂眼”,在全村19个村民小组选聘专责网格员19名,整合党员干部、公益岗位38人协助网格员开展传思想,送理论政策进农家;传文明,送乡风文明进农家;传文化,送文体健康进农家;传美德,送道德礼仪进农家;传法律、送法治观念进农家的“五传五送”活动,全面动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酿“蜂蜜”,建立500人的网格管理微信工作群1个,96人的党员学习交流群1个,134名网格员充分发挥“眼耳鼻舌”感官作用,持续强化信息收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实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目标。“村规民约”强自治基础。结合全村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简约实效,以“十要十不要”为基础,全面修订村规民约,并在村级显要位置张贴,教育引导村民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家风家训”强德治引领。以传承良好家风为基础,在全村范围内广泛开展党员干部承诺践诺及家风家训公示活动,制作墙体画10余幅、家风家训公示牌19块,并常态化开展“孝老爱亲美”“遵纪守法美”“最美儿媳”等评选活动。

把群众组织起来。鹧鸡村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积极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升全村人居环境。引导村民开展“七改三清”活动,推进“十乱五堆”专项整治行动。各村民小组围绕河道治理、人居环境提升等重点工作开展“日巡查、周督察、月总结”,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全力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环境。整合辖区保洁员、护林员、巡河员、公益岗位人员力量成立巡河队,对鹧鸡河内可能存在的杂草、垃圾开展清理整治,全面提升河道治理效能。

鹧鸡村坚持系统谋划,示范引领,稳妥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建设。邀请昆明理工大学到鹧鸡村对“四美家园”进行全方位、立体式规划,第一期投入资金1600余万元对鹧鸡村1—6组历史文化、村容村貌、街巷路面、旅游观光等项目进行建设,对穿村而过的鹧鸡河道进行治理提升。打造集生态观光、田园采摘、休闲娱乐、农家民宿等为一体的乡村农业观光旅游新业态,“村庄优美、乡风文明”的独特农村风貌成为最靓丽的风景线。

组织村民开展“绿色家庭”“生态庭院”“三小园”建设,增强村民的绿色环保意识。依托鹧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绘制100余幅反映美丽乡村、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农耕文化等为主题墙体画,让外来游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把资源要素组织起来。坚持“多元化”发展产业,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利益化和产供销一体化服务,走“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现有合作社5家,公司2家,种植大户32户,充分调动村民群众自主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松茯苓”增收。充分利用鹧鸡村野生松茯苓多产的优势,广泛发动村民到本地山林采摘松茯苓,每年可为本地群众增收近200余万元。“小蜜蜂”开源。坚持示范带动,发动本地的5名养蜂产业大户带动300余户村民发展养蜂产业1500余窝,每年可产出蜂蜜6000公斤,为群众创收180余万元。“多元化”补益。坚持多元化发展产业,村级积极搭建产销平台,发展草莓种植1000余亩、“多肉植物”种植300余亩、刺脑包种植200余亩、黄金梨种植200亩、美人椒种植60亩、黑山羊养殖2200头、肉牛养殖546头。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增草莓种植面积500余亩,有效带动30余户草莓种植大户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争取沪滇协作项目资金920万元,建成草莓产业链延伸基础设施道路硬化8.5公里30000平方米,草莓分拣包装车间500平方米,冷库600平方米,解决周边村民群众560人就地就业,每人每年可实现就地务工收入2万元以上,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持续推动群众口袋鼓起来、日子好起来。

通讯员:李兴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