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收藏
自创建国家卫生市工作开展以来,宣威市卫生健康局严格对照创建标准要求,强基础提能力,助推创建国家卫生市疾病防控与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强化医疗卫生服务,提升诊疗救治能力。壮大优质医疗资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市传染病医院建成投用;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市中医医院创建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通过国际ISO15189质量体系认证。全市建成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6个。2个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持续优化人才队伍。引进研究生17人,签订定向免费医学生69人,安置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10人,公开招聘257人。选派800余人参加进修培养,通过全科医生培训、能西会中适宜技术培训等培训村医1100余人次。全市医务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28人,占0.36%;本科及以上学历2112人,占27.1%。正高职称86人,占1.1%;副高职称510人,占6.55%;中级职称1253人,占16.08%。持续推进县域医改。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医改办,健全完善工作制度。持续优化紧密型医共体设置,有序推动资源下沉,积极优化双向转诊制度,信息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组织下派170名医务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医疗业务指导、坐诊带教、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病救治指导等工作,累计诊疗患者44660人次,开展新技术新业务71项。2022年,县域内就诊率94.29%,基层就诊率76.04%。
二是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提升慢病防控能力。构建传染病防治体系。组建重大突发新发传染病防控指挥工作体系,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开展培训和演练;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规范设置公共卫生科、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认真落实预检分诊,完善疫情登记报告制度、院内感染控制制度、网络直报制度;认真总结新冠病毒感染防控经验,增强传染病早期发现和预警能力。全面推进预防接种。规范设置接种点,全市建立26个合格接种门诊、8个规范化接种门诊、4个产科门诊、3个犬伤门诊共计41个接种点,按日提供免疫规划疫苗与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加强疫苗接种全程管理,落实疫苗使用及冷链管理、不良反应监测及处置、健康宣教、信息报送等要求。制定辖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办法,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实行现居住地管理,联合教体部门每年开展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查漏补种工作,查验率达100%。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及孕产妇“五色”管理制度,建立孕情报告机制,流动人口和边远山区人口孕期保健和检查全覆盖;健全市乡村三级急救转诊体系,建成2个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全面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接诊、抢救、会诊及转诊等各环节,切实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突出抓实慢病管理。巩固省级慢病示范区创建成果,积极推进慢性病防治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建成两个健康主题公园,1条健康主题街区,建设健康步道50余公里,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普及“三减三健”等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开展死因监测、心脑血管及肿瘤发病登记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健全慢病综合监测系统;将肺功能检测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65岁以上老年人、重点人群体检和职工常规体检项目;对18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糖,及早发现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及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落实精神卫生管理工作。制定重大事件心理应急预案,建立104名专业人员组成的应急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队伍;在5家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设心理门诊配置精神卫生专业执业医师,并定期开诊;建立覆盖全市范围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体系和网络,实现乡有1名资质医生和1名专职精防人员、村有1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人员,确保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建档、评估、体检、随访、信息录入等工作落实。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服务。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融合,推进云峰医院养老公寓、西宁敬老院、宝山镇敬老院医养融合发展,具备医养结合条件的机构签约合作率100%;全市老年医学科设立比例达到50%;健康养老服务覆盖率达80%,社区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100%;全市117735名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健康服务。
三是强化全民健康服务,提升群众急救能力。全面普及健康理念。深入开展健康教育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六进”系列活动,通过应急广播、电视、网站等融媒平台宣传健康知识,结合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大力开展公益宣传,全力推进“三减三健”系列促进活动,推进健康细胞建设,工间操制度常态化落实,3200余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积极提升。积极提高群众急救能力。建立健全辖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强化急诊医疗设备的定期维护、检测及专人管理工作;积极提高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心源性猝死救治成功率,在火车站、客运站、学校、景区、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配置AED150台,基本实现每10万人口配置一台AED的目标;对相关人员进行心肺复苏和AED使用培训1500余人,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心肺复苏技能和AED使用知晓率。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建立完善卫生健康行业综合监管机制,深入开展医疗乱象整治、公共卫生监督、传染病防治监督,持续开展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22年,开展监督检查和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巡查8000余次,企业职业卫生监督检查149家,监督覆盖率100%。完成国家“双随机”场所监督检查131家,全市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位居全省前列。打造安全医疗环境。建立“平安医院”工作领导小组和医疗纠纷行政调解委员会,警医联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畅通投诉通道,及时处理群众投诉,避免医患矛盾和纠纷,近3年辖区内无重特大刑事伤医事件;积极组织开展全市无偿献血,超额完成献血指标任务,全市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大力打击非法行医行为,2022年,查处非法行医点38个,非法行医案件立案66件,罚款金额共计316万元。
(通讯员: 赵红春)